脾胃虚寒的症状和调理方法有哪些
2022-02-08 08:53发布
龙岗子
请问如果脾胃虚寒的话,一般有哪些表现?该怎么调理才能好啊?
脾胃虚寒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,它不像一般感冒那样吃药就能彻底痊愈,需要认真调理。那么脾胃虚寒的症状和调理是怎样的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
脾胃虚寒的症状
脾胃虚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没有胃口、消化不良、出现便秘、乏力等等情况。脾胃虚寒的人常常不会觉得口渴,因此饮水较少,此外舌苔色淡而舌头滑腻肥大,脉虚弱或迟缓。手脚常常会感觉冰凉,冬季怕冷,夏季又很耐热。有时,还会感觉胃痛和腹胀。
脾胃虚寒的调理
1.经常泡脚
在晚上睡觉前泡脚能够帮助身体快速暖和,由于脚底有很多穴位,在睡前适当的泡脚能够让这些穴位经络通畅,而且还能够让血液流通顺畅,就能够让脾胃处于暖和的状态,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起到调理脾胃的效果。
2.增加体育锻炼
锻炼可加速胃肠的蠕动,加速消化液的分泌,促进食物的消化以及营养吸收,还可以有效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,促进肠道的新陈代谢,延缓消化系统老化的速度。
3.合理饮食
脾胃虚寒宜吃食物包括:韭菜、红糖、羊肉、鸡蛋、牛肉;忌吃食物包括:绿豆、空心菜、苦瓜、香蕉、梨。另外,如果平时喜欢喝茶,那么白天可以喝几杯红茶,最暖脾胃,对改善脾胃虚寒非常有帮助。但红茶容易上火,所以亦不可过量。
4.多喝粥
粥在进入身体后可以直接转化为气血,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,每天早上多喝点黑米粥能够提高胃气,并且能够帮助消化,进而增强胃动力。而且在早上起床后喝一碗热腾腾的粥能够让身体感觉到暖意,有效改善脾胃虚寒。
脾胃虚寒,因饮食失调、好吃生冷、劳累过度或久病忧思而伤脾等所致。症状表现为:天气变冷或受凉和食用生冷食物时感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,热敷可减轻症状。隐隐胃痛,持续不断,冷时伴有疼痛,热敷或按摩可缓解,空腹时疼痛,补充食物可缓解但劳累、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加重,还会伴有呕吐,食欲不振,神疲乏力,脉虚弱的症状。
脾阳虚衰,阴寒内盛的表现,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,或过食生冷,或肾阳虚。临床表现为腹胀无胃口,腹满时减,腹痛时热敷和按摩可减轻疼痛,口泛清水,大便溏薄清稀,四肢冰冷,或肢体乏力,或周身浮肿,小便不利,或白带量多质稀,小腹有坠感,腰腹酸沉。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迟无力。脾胃虚寒证,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。腹胀纳少,乃脾阳不足,运化失健;腹痛喜温喜按,是阳虚阴盛,寒从中生,寒凝气滞;阴寒之气内盛,故水湿不化,见口泛清水,大便溏泄,更甚者完谷不化,小便不利。妇女带下清稀、腰腹酸沉,属寒湿下注。治疗宜温中健脾,方用理中汤。
脾胃虚寒者都因饮食不当、压力过大、疲劳等原因而致,除了服用药方外,更重要是从生活方面改善,适当的食疗,使人体恢复更好。宜食用性温味甘辛,具有健脾补气、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,如籼米、羊肉、鸡肉、牛肚、猪肚、链鱼、草鱼、荔枝、辣椒、韭菜、茴香菜、肉桂、干姜、生姜、花椒、胡椒、小茴香、白蔻、红糖等。脾胃虚寒者可参考以下食疗:
1、胡椒猪肚汤
猪肚用生粉、盐擦洗内外,洗净。将胡椒放入猪肚内,用线缝合,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,加清水适量,武火煮沸后,文火煲3小时,调味后,饮汤吃猪肚、蜜枣。有温中健脾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
2、生姜粥
鲜生姜10克,糯米100克,白糖10克。将生姜洗净,切成薄片与洗净的糯米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先用大火煮沸,再用小火煮至粥稠,调入白糖即成。早晚分食。有温中散寒、暖胃止吐的功效。
3、红枣籼米粥
大红枣7枚、籼米50克,共同于清水中以文火久炖至熟烂,加入红糖10克,热食。
还有茴香狗肉汤、茴香菜包子、干姜蜂蜜糯米饮、姜汁牛乳饮肚丝汤等,均能起到温中健脾、驱寒健胃的效用。
脾胃虚寒,需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,恢复脾胃健康。
脾胃虚寒吃什么呢?可参考药方:黄芪建中汤。方中黄芪补中益气,小建中汤温脾散寒,和中缓急止痛。泛吐清水较重者,可加干姜,吴茱萸,半夏,茯苓等温胃化饮;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,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;若脾虚湿盛者,可合二陈汤;若兼见腰膝酸软,头晕目眩,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,可加附子,肉桂,巴戟天,仙茅,或合用肾气丸,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。虽同为脾胃虚寒症,但表现不一且程度不同,适用方药也有所侧重故需听从医师嘱咐,方能事半功倍。
最多设置5个标签!
© 版权所有 南京源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ww.naimal.com 苏ICP备14019759号-1
脾胃虚寒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,它不像一般感冒那样吃药就能彻底痊愈,需要认真调理。那么脾胃虚寒的症状和调理是怎样的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
脾胃虚寒的症状
脾胃虚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没有胃口、消化不良、出现便秘、乏力等等情况。脾胃虚寒的人常常不会觉得口渴,因此饮水较少,此外舌苔色淡而舌头滑腻肥大,脉虚弱或迟缓。手脚常常会感觉冰凉,冬季怕冷,夏季又很耐热。有时,还会感觉胃痛和腹胀。
脾胃虚寒的调理
1.经常泡脚
在晚上睡觉前泡脚能够帮助身体快速暖和,由于脚底有很多穴位,在睡前适当的泡脚能够让这些穴位经络通畅,而且还能够让血液流通顺畅,就能够让脾胃处于暖和的状态,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起到调理脾胃的效果。
2.增加体育锻炼
锻炼可加速胃肠的蠕动,加速消化液的分泌,促进食物的消化以及营养吸收,还可以有效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,促进肠道的新陈代谢,延缓消化系统老化的速度。
3.合理饮食
脾胃虚寒宜吃食物包括:韭菜、红糖、羊肉、鸡蛋、牛肉;忌吃食物包括:绿豆、空心菜、苦瓜、香蕉、梨。另外,如果平时喜欢喝茶,那么白天可以喝几杯红茶,最暖脾胃,对改善脾胃虚寒非常有帮助。但红茶容易上火,所以亦不可过量。
4.多喝粥
粥在进入身体后可以直接转化为气血,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,每天早上多喝点黑米粥能够提高胃气,并且能够帮助消化,进而增强胃动力。而且在早上起床后喝一碗热腾腾的粥能够让身体感觉到暖意,有效改善脾胃虚寒。
脾胃虚寒,因饮食失调、好吃生冷、劳累过度或久病忧思而伤脾等所致。症状表现为:天气变冷或受凉和食用生冷食物时感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,热敷可减轻症状。隐隐胃痛,持续不断,冷时伴有疼痛,热敷或按摩可缓解,空腹时疼痛,补充食物可缓解但劳累、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加重,还会伴有呕吐,食欲不振,神疲乏力,脉虚弱的症状。
脾阳虚衰,阴寒内盛的表现,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,或过食生冷,或肾阳虚。临床表现为腹胀无胃口,腹满时减,腹痛时热敷和按摩可减轻疼痛,口泛清水,大便溏薄清稀,四肢冰冷,或肢体乏力,或周身浮肿,小便不利,或白带量多质稀,小腹有坠感,腰腹酸沉。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迟无力。脾胃虚寒证,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。腹胀纳少,乃脾阳不足,运化失健;腹痛喜温喜按,是阳虚阴盛,寒从中生,寒凝气滞;阴寒之气内盛,故水湿不化,见口泛清水,大便溏泄,更甚者完谷不化,小便不利。妇女带下清稀、腰腹酸沉,属寒湿下注。治疗宜温中健脾,方用理中汤。
脾胃虚寒者都因饮食不当、压力过大、疲劳等原因而致,除了服用药方外,更重要是从生活方面改善,适当的食疗,使人体恢复更好。宜食用性温味甘辛,具有健脾补气、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,如籼米、羊肉、鸡肉、牛肚、猪肚、链鱼、草鱼、荔枝、辣椒、韭菜、茴香菜、肉桂、干姜、生姜、花椒、胡椒、小茴香、白蔻、红糖等。脾胃虚寒者可参考以下食疗:
1、胡椒猪肚汤
猪肚用生粉、盐擦洗内外,洗净。将胡椒放入猪肚内,用线缝合,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,加清水适量,武火煮沸后,文火煲3小时,调味后,饮汤吃猪肚、蜜枣。有温中健脾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
2、生姜粥
鲜生姜10克,糯米100克,白糖10克。将生姜洗净,切成薄片与洗净的糯米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先用大火煮沸,再用小火煮至粥稠,调入白糖即成。早晚分食。有温中散寒、暖胃止吐的功效。
3、红枣籼米粥
大红枣7枚、籼米50克,共同于清水中以文火久炖至熟烂,加入红糖10克,热食。
还有茴香狗肉汤、茴香菜包子、干姜蜂蜜糯米饮、姜汁牛乳饮肚丝汤等,均能起到温中健脾、驱寒健胃的效用。
脾胃虚寒,需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,恢复脾胃健康。
脾胃虚寒吃什么呢?可参考药方:黄芪建中汤。方中黄芪补中益气,小建中汤温脾散寒,和中缓急止痛。泛吐清水较重者,可加干姜,吴茱萸,半夏,茯苓等温胃化饮;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,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;若脾虚湿盛者,可合二陈汤;若兼见腰膝酸软,头晕目眩,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,可加附子,肉桂,巴戟天,仙茅,或合用肾气丸,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。虽同为脾胃虚寒症,但表现不一且程度不同,适用方药也有所侧重故需听从医师嘱咐,方能事半功倍。
一周热门 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