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人为什么喜欢蹲厕所蹲很久,不嫌臭吗
2021-05-20 17:26发布
匿名用户
我男朋友真的好喜欢蹲在厕所啊,真的让我很无语,我想知道男人为什么喜欢蹲厕所蹲很久,不嫌臭吗
根据我们观察,让男人消失在厕所里的屎大体分两种:一种是真屎,一种是假屎。
01“自我修复屎”
假屎的典型代表之一。
主要伴随着社交压力、独处需求而酝酿成型。对部分男性有着充电、补充精力、缓解疲劳的神奇作用。
“晚上下班后蹲半小时坑,我才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活着,那是自由的、疗愈的气息。”某位不敢透漏姓名的男同事如是说道。
所以拉屎的时候,有没有屎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气氛。就像北京的暴雨,只要气氛烘托到位,不下都不行。
但蹲坑和“自我修复”到底有啥关系?这就得提到男性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方法。
在面对困难时,多数男性更习惯采取“问题中心策略”:直接关注问题并想出应对措施以正面战胜焦虑。而女性更擅长“情绪中心策略”:会更优先关注自己的情绪,减轻伴随问题而来的情绪压力,比如情感宣泄、正念等等。
大多女人在感到压力的时候,并不需要躲进厕所“自我修复”,她们可以拉着闺蜜的手情绪饱满地把故事讲得老泪纵横,并从中获得修复。
但“问题中心策略”的男性并不擅长处理情绪问题,当他们面对“问题中心策略”无法解决的情绪压力时,就会倾向于采取“回避策略”: 通过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除在意识之外,来处理焦虑。做一些可以逃离焦虑的活动,比如打游戏,转移注意力,或者一个人待着。
拉屎就是一种“回避策略”的应用,厕所门一关,外界的纷扰就仿佛与你无关。
像拉屎这样的独处在心理学上是很有意义的。有些心理学家把独处时间说成是一种“情绪更新”——学者认为人们可以利用独处时间进行“自我修复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人可以把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的“社交”自我剥离,重建自我感觉。
另外,在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教育里,男性好像被贴上了“坚强”的标签而避免脆弱情绪外露。于是厕所便成为最佳的避难所——在这个绝对安全的环境里,排出的屎或泪都帮他们从生理或心理上放空自己。
不过,不管回避策略有多大的短期优势,它的有效性都可能只局限于较小的压力,或至少是人们能部分控制的压力(Terry & Hynes, 1998)。 而且过度运用回避策略可能产生另外的问题,比如酗酒、致瘾物滥用等等。
所以,有情绪压力的时候可以试试不再独自拉屎,厕所门外的女朋友已经准备好了给你递纸——擦眼泪的那种。
02“罗曼蒂克消亡屎”
许多男人躲进厕所,要躲得也可能不只是外界压力,还有家庭内部矛盾。
一位男性心理治疗师Johnathan Alpert指出,很多男性是在用拉屎作为借口躲避家庭责任:“厕所是个避难所,毕竟不会有人阻挠别人上厕所的。每个人都有拉屎的权利和隐私,只是有些人在厕所也不是真在拉屎,只是个合理的、躲避家庭责任的借口。”
那么问题来了,男性在亲密关系中有什么责任让他们这么难忍呢?
一项2010年的实验研究了异性恋情侣对于对方在家庭责任方面的期待。结果显示,比起男性,女性更期待伴侣在他们的关系中发生改变,同时,女性期待对方有更多的“行为增加”(Heyman et al., 2010)——
具体来说,她们更希望伴侣对自己的情绪价值和陪伴行为有明显增加,比如:“花时间陪我”、“多关注我”、“跟我聊有趣的话题”、“清晰地向我表达他的情绪”等等;她们也希望在关系中,伴侣能够给自己以功能性支持,比如:“一起分担家务”、“帮我安排空闲时间”等等;当然,有了孩子以后女性也会期待伴侣承担他们的教育责任......
对比来看,男性在家庭关系中只期待性生活频率的明显增加,而对其他没有要求。
这些确实说明女性总期待伴侣对自己的投资更多一点,包括资源、时间、注意力、实际支持等等。来自伴侣过多的期待或许会让男性感到窒息,在他们不想面对或无力面对亲密关系里的压力时,就会选择去厕所避难。
厕所门像是一道闸,挡住了生活里能把人淹没的鸡零狗碎。厕所外有一水池子要洗的碗,有二十四小时不歇嘴喋喋不休的伴侣,有哭一晚上不睡的娃……而在厕所里陪伴他的,只有一坨罗曼蒂克消亡屎。
最多设置5个标签!
© 版权所有 南京源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ww.naimal.com 苏ICP备14019759号-1
根据我们观察,让男人消失在厕所里的屎大体分两种:一种是真屎,一种是假屎。
01“自我修复屎”
假屎的典型代表之一。
主要伴随着社交压力、独处需求而酝酿成型。对部分男性有着充电、补充精力、缓解疲劳的神奇作用。
“晚上下班后蹲半小时坑,我才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活着,那是自由的、疗愈的气息。”某位不敢透漏姓名的男同事如是说道。
所以拉屎的时候,有没有屎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气氛。就像北京的暴雨,只要气氛烘托到位,不下都不行。
但蹲坑和“自我修复”到底有啥关系?这就得提到男性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方法。
在面对困难时,多数男性更习惯采取“问题中心策略”:直接关注问题并想出应对措施以正面战胜焦虑。而女性更擅长“情绪中心策略”:会更优先关注自己的情绪,减轻伴随问题而来的情绪压力,比如情感宣泄、正念等等。
大多女人在感到压力的时候,并不需要躲进厕所“自我修复”,她们可以拉着闺蜜的手情绪饱满地把故事讲得老泪纵横,并从中获得修复。
但“问题中心策略”的男性并不擅长处理情绪问题,当他们面对“问题中心策略”无法解决的情绪压力时,就会倾向于采取“回避策略”: 通过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除在意识之外,来处理焦虑。做一些可以逃离焦虑的活动,比如打游戏,转移注意力,或者一个人待着。
拉屎就是一种“回避策略”的应用,厕所门一关,外界的纷扰就仿佛与你无关。
像拉屎这样的独处在心理学上是很有意义的。有些心理学家把独处时间说成是一种“情绪更新”——学者认为人们可以利用独处时间进行“自我修复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人可以把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的“社交”自我剥离,重建自我感觉。
另外,在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教育里,男性好像被贴上了“坚强”的标签而避免脆弱情绪外露。于是厕所便成为最佳的避难所——在这个绝对安全的环境里,排出的屎或泪都帮他们从生理或心理上放空自己。
不过,不管回避策略有多大的短期优势,它的有效性都可能只局限于较小的压力,或至少是人们能部分控制的压力(Terry & Hynes, 1998)。 而且过度运用回避策略可能产生另外的问题,比如酗酒、致瘾物滥用等等。
所以,有情绪压力的时候可以试试不再独自拉屎,厕所门外的女朋友已经准备好了给你递纸——擦眼泪的那种。
02“罗曼蒂克消亡屎”
许多男人躲进厕所,要躲得也可能不只是外界压力,还有家庭内部矛盾。
一位男性心理治疗师Johnathan Alpert指出,很多男性是在用拉屎作为借口躲避家庭责任:“厕所是个避难所,毕竟不会有人阻挠别人上厕所的。每个人都有拉屎的权利和隐私,只是有些人在厕所也不是真在拉屎,只是个合理的、躲避家庭责任的借口。”
那么问题来了,男性在亲密关系中有什么责任让他们这么难忍呢?
一项2010年的实验研究了异性恋情侣对于对方在家庭责任方面的期待。结果显示,比起男性,女性更期待伴侣在他们的关系中发生改变,同时,女性期待对方有更多的“行为增加”(Heyman et al., 2010)——
具体来说,她们更希望伴侣对自己的情绪价值和陪伴行为有明显增加,比如:“花时间陪我”、“多关注我”、“跟我聊有趣的话题”、“清晰地向我表达他的情绪”等等;她们也希望在关系中,伴侣能够给自己以功能性支持,比如:“一起分担家务”、“帮我安排空闲时间”等等;当然,有了孩子以后女性也会期待伴侣承担他们的教育责任......
对比来看,男性在家庭关系中只期待性生活频率的明显增加,而对其他没有要求。
这些确实说明女性总期待伴侣对自己的投资更多一点,包括资源、时间、注意力、实际支持等等。来自伴侣过多的期待或许会让男性感到窒息,在他们不想面对或无力面对亲密关系里的压力时,就会选择去厕所避难。
厕所门像是一道闸,挡住了生活里能把人淹没的鸡零狗碎。厕所外有一水池子要洗的碗,有二十四小时不歇嘴喋喋不休的伴侣,有哭一晚上不睡的娃……而在厕所里陪伴他的,只有一坨罗曼蒂克消亡屎。
一周热门 更多>